5月20日保險日報丨一季度險企償付能力保持充足,財險公司頭部承包八成凈利潤,代理人面臨終局之戰
一季度險企“體檢報告”出爐:償付能力保持充足,4家機構因評級不達標亮紅燈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保持充足。從整體情況看,2025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在監管紅線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5年一季度末各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充足,但仍有4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包括1家壽險公司和3家財險公司。(21世紀經濟報道)
200多萬代理人的終局之戰:個險改革疊加“報行合一”,行業邏輯重塑倒逼渠道發展重構
伴隨《關于推動深化人身保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的通知》的發布,個險營銷體制改革再度成為行業熱門話題。但無論怎樣討論,結果都是類似的:個險轉型太難了,不只面臨人力增長難,產能提升難,還面臨基層落地難,小公司難上加難……再疊加低利率持續、報行合一全面深化、預定利率不斷下調等因素,難度系數更是直線上升。
可以說,個險改革之難,是疊加了改革難、環境難的結果,如同當下整個人身險業的縮影一般。(慧保天下)
財險公司一季度經營透視:頭部承包八成凈利潤,近7成企業成本率改善
當前,各家保險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據統計,一季度,已披露相關數據的85家財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5161.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85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25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66.91%。綜合來看,今年一季度財險公司業績表現優于市場同期,凈利潤增速超6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費增速與盈利水平雙升的背后,行業馬太效應仍持續凸顯,頭部公司強者恒強,中小險企則在成本控制與業務轉型中艱難突圍。(21世紀經濟報道)
平安人壽再度出手 險資舉牌鐘愛H股
近日,作為平安人壽資金受托方,平安資管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先后買入郵儲銀行H股和農業銀行H股,分別達到兩家銀行H股股本的10%,觸發舉牌。
2025年以來,險資機構已經發布15次舉牌公告。相比往年,今年險資舉牌節奏更加頻繁。部分險資機構并未止步于最低5%的舉牌線,而是在首次舉牌后選擇繼續增持,甚至突破10%的舉牌線。(上海證券報)
穿過“人機共駕”定責迷宮 “智駕險”離真保險還有多遠
遙控泊車、代客泊車、城區車道巡航、高速領航……隨著智能輔助駕駛技術迭代,更加豐富的“人機共駕”場景正越來越多地呈現在不同車型上。啟用了輔助駕駛功能,出了事故誰來賠?很多車主的現實擔憂,讓誰來為智能輔助駕駛“兜底”成為車企和保險公司的共同關切。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智駕險”雖然多由車企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但其并不是在監管部門備案的真保險,是車主購買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后的權益類選項,一般也不直接由保險公司理賠,而是由車企賠付。目前的輔助駕駛技術主要處于L2級,離L3級還是“將滿未滿”狀態,“人機共駕”情形下,這類產品責任厘定存在挑戰,定責如迷宮般錯綜復雜,還有賴于法律、政策等進一步完善。未來要成為單獨險種,需解決責任認定、數據安全、產品定價等問題。(中國證券報)
標簽: 終局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