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美聯儲獨立性、歐洲養老金改革......全球長債市場到底焦慮什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爾街見聞
一場沒有明確導火索的拋售,讓全球長期債券市場的神經再度緊繃。
本周,全球長期債券市場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劇烈動蕩。其中,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短暫突破5%的關鍵心理關口,并由此引發了股市的連鎖回調。
然而,據《華爾街日報》9月6日最新報道分析,此輪拋售潮缺乏任何明顯的觸發事件。基金經理和市場分析師們對此眾說紛紜,凸顯出市場正被一系列復雜且模糊的焦慮情緒所困擾。從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到對央行獨立性的擔憂,再到大洋彼岸的政治風波,諸多因素交織,暗示對長債的疲軟需求可能將持續存在。
關稅裁決:看似合理的“罪魁禍首”?
一個被廣泛討論的潛在誘因是美國聯邦法院的一項裁決,該裁決認為特朗普政府不能以緊急狀態為由征收關稅。理論上,這可能導致政府需要退還數十億美元的稅款,從而加劇本已嚴峻的聯邦財政前景。這一解釋在時間點上似乎吻合:裁決于上周五做出,而市場在周二經歷了最嚴重的拋售。
然而,這一邏輯鏈條存在諸多矛盾。如果企業將獲得數十億美元的退款,其股價理應上漲,但股市并未出現相應漲幅。同時,關稅的取消將消除通脹的一大障礙,市場應預期美聯儲降息空間增大,但利率市場并未如此定價。此外,若市場擔憂美國財政,外國投資者可能會拋售美元,但美元匯率反而走強。
長期擔憂:美聯儲獨立性與政府借貸
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是另一個長期存在的風險。如果央行受到政治干預,通常會導致利率設定過低,從而推高長期通脹,打擊長債價格。不過,市場數據并不支持這一觀點。衡量市場長期通脹預期的關鍵指標——5年/5年遠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在拋售最嚴重的周二收盤時仍穩定在2.34%,完全處于年內波動區間。
同樣,對美國政府巨額借貸的擔憂也非新鮮事。疫情后龐大的財政赤字意味著美國債務占經濟的比重將持續上升,這自然需要更高的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但數據顯示,30年期通脹保值國債(TIPS)的收益率僅小幅上漲,而流動性更好的10年期TIPS收益率已從4月份的高點大幅回落。
歐洲的亂局:政治與結構性改革的雙重壓力
視線轉向大洋彼岸,歐洲的狀況同樣令人不安。法國因少數派政府難以推行削減赤字的預算案而陷入政治僵局,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對德國國債的溢價,近期升至2012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在英國,政府的預算困境和養老金需求減弱也持續對英國國債(Gilts)構成壓力。
但傳統的避險邏輯此次并未奏效。以往當投資者擔憂歐元區問題時,通常會涌入被視為安全資產的德國國債,但近期這一現象并未發生。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個深層次的結構性變化——荷蘭的養老金改革。據報道援引高盛的數據,荷蘭擁有歐元區約80%的養老基金資產。這些基金正從傳統的固定收益型(Defined-Benefit)轉向與投資表現更緊密掛鉤的模式。
這意味著它們對用于鎖定未來收益的、超長期的衍生品和債券的需求將大幅減少,并可能將更多資金配置于股票。雖然這項改革將歷時數年,但它預示著歐洲一個最主要的長期債券買家正在悄然退場,這對長債的未來需求構成了實質性利空。
綜上所述,無論是關稅裁決、財政擔憂還是歐洲政局,似乎都無法獨立解釋這場突如其來的市場動蕩。
正如報道所言,也許那個古老的市場笑話——“價格下跌是因為賣家比買家多”——反而是最貼切的描述。但將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來看,它們共同指向一個令人不安的前景:對長期債券的疲軟需求可能將持續存在。
標簽: 美聯儲
相關文章
- 詳細閱讀
-
美聯儲逆回購工具使用規模降至2021年4月以來最低詳細閱讀
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協議(RRP)的余額周三降至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約14家交易對手利用RRP在美聯儲存放約140億美元,低于前一個交...
2025-09-18 8 美聯儲
-
美聯儲議息結果落地前,市場波動不大詳細閱讀
昨日早盤大盤走勢弱,午后轉強,全天偏震蕩,三大股指集體收漲,3629家個股上漲、88家漲停,賺錢效應佳。在美聯儲議息結果落地前,市場波動不大,今大概率...
2025-09-17 8 美聯儲
-
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漲勢暫歇 美聯儲決議倒計時詳細閱讀
正在準備迎接美聯儲利率決議的華爾街交易員不愿大舉下注,他們正在等候有關利率路徑的線索,而這將決定未來幾個月的市場前景。 零售銷售額表現穩健對交...
2025-09-17 7 美聯儲
-
歐洲股市創兩周來最大跌幅 投資者聚焦關稅風險及美聯儲決議詳細閱讀
投資者等候美聯儲的政策決定,歐洲股市創下兩周來最大跌幅。美國正考慮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征收新稅,關稅擔憂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斯托克歐洲600指數收...
2025-09-17 8 美聯儲
-
貝森特為米蘭從白宮休假任職美聯儲一事辯護詳細閱讀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為一項特殊安排辯護,該安排允許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從白宮職位休假,同...
2025-09-17 8 美聯儲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