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亞洲央行有空間降息
專題:聚焦2025年IMF和世行春季年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位高級官員周四表示,在該組織下調了對這個以出口驅動的亞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后,許多亞洲央行有空間放松貨幣政策,以緩沖美國關稅對其經濟的沖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的參考預測中稱,預計亞洲經濟增長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將分別放緩至約 3.9% 和 4.0%,低于 2024 年的 4.6%,且遠低于此前的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今年 1 月以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顯著增加,這進一步惡化了該地區的近期經濟前景。
斯里尼瓦桑稱,該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在應對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征收高額進口關稅所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時,面臨著艱難的權衡抉擇。
不過,這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員指出,較低的物價壓力為亞洲經濟體在利率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
斯里尼瓦桑表示:“在這個通脹大多處于目標水平或低于目標水平的地區,許多國家有放松貨幣政策的空間,以緩沖外部沖擊。”
亞洲國家受到了一些全球范圍內美國最高關稅的沖擊,其中柬埔寨為 49%,越南為 46%,泰國為 37%。
斯里尼瓦桑稱,亞洲特別容易受到貿易政策沖擊的影響,因為該地區的許多經濟體對貿易開放,并且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
他說:“對美國市場的更高暴露程度,再加上全球政策的重大不確定性,使該地區面臨脆弱性。”
“風險傾向于下行。”
斯里尼瓦桑表示,金融市場的波動導致資本流動和投資進一步受到干擾,這構成了額外的風險。
他還稱,雖然匯率靈活性將是抵御沖擊的關鍵緩沖因素,但在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貨幣干預措施可能會發揮作用。
標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