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系列:預售即破發
堅定唱多者的突然反轉。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iPhone 16系列將于9月20日開始發售(之前的第三方平臺預售機型,在9月20日送達)。9月13日,iPhone 16系列機型在京東、天貓、拼多多和蘋果官網等開啟預購。
9月14日,iPhone 16系列的電商預售成績單顯示,iPhone 16 Pro Max在多平臺開售即秒罄。
但是,這種“大受歡迎”的市場表現,實際上,這是建立在“全系首發即降價”(預售即破發)的基礎上。
比如,在第三方平臺上,最受歡迎的iPhone 16 Pro Max的512GB版,上線即下調價格(第三方平臺補貼),幅度高達1400元/臺(9月16日)。9月14日,“iPhone 16 Pro銷售遇冷”、“iPhone 16系列最高直降1200元”的消息沖上熱搜。
也就是說,僅僅兩天,iPhone 16系列的旗艦機型價格又下調了200元。
在iPhone 16系列發布前屢次“看好”該系列市場銷量表現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在9月16日改口稱,iPhone 16系列銷量低于預期。
郭明錤在報告中表示,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預購銷量約3700萬臺,對比2023年同期的iPhone 15系列下降約12.7%,低于蘋果預期。
郭明錤認為,今年iPhone 16系列手機銷量不佳的最大原因,在于iPhone 16 Pro系列的需求低于預期。
華爾街見聞查閱了iPhone 16系列機型的銷量結構:iPhone 16 Pro Max約1730萬臺,iPhone 16 Pro預售了980萬臺,iPhone 16達730萬部,iPhone 16 Plus只有約260萬部。
可見,若iPhone 16 Pro Max受歡迎程度下降,那么iPhone 16系列銷量必將再刷新低紀錄;而郭明錤提到的iPhone 16 Pro系列需求不如預期,這個機型在3700萬的預售銷量中,占比27%,竟能拖累iPhone 16系列相比iPhone 15系列在去年同期下滑12.7%。
實事求是地說,蘋果iPhone 16系列開啟預售僅三天,雖然預售當天就下調了售價,但3天預售量高達3700萬臺,這個成績,若是蘋果的競對完成的,那么非但不算差,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里程碑式成績。
但是,市場對蘋果的期待,顯然是相當高的。蘋果iPhone 16系列銷量不及預期,資本市場反應迅速:9月16日盤中,蘋果跌超3.6%,報214.40美元(截至9月16日21:33)。
如果在接下來的雙十一期間,iPhone 16系列在中國區的銷量上不去——根據IDC和Canalys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蘋果在中國區的銷量占全球比重的比例分別為21.46%和22.32%——那么蘋果必然會采取更有利的促銷政策。
據郭明錤預判,蘋果很可能已有所準備:蘋果會在2025年采用更激進的產品策略提振市場需求。
會是什么產品策略呢?大概率就是降價。因為Apple Intelligence的應用吸引力,很難在短期內實現根本改觀。
來自中國市場的觀察人士甚至認為,在雙十一期間,蘋果iPhone 16系列大概率將再降價千元,因為Apple Intelligence的應用,在2024年,中國區用戶并無緣“得見”,而iPhone 16系列最大的市場亮點就是蘋果AI。
若沒有Apple Intelligence,那么iPhone 16系列和其前代機型,可感知的體驗差異極小。
時至今日,蘋果公司正在喪失史蒂夫·喬布斯時代用產品改變世界的動力和能力。
蒂姆·庫克作為供應鏈的頂尖行家里手,將提升利潤放在了公司目標的首位;從這個角度看,庫克和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就是那個賣糖水——百事可樂——出名的職業經理人)有點像,這兩人都屈從于所謂的市場力量。
斯卡利缺少創新意識,他和市場上大部分用戶一樣,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既然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屈從于客戶的顯性需求;而史蒂夫的目標是用新產品引領客戶的隱性需求,進而改變世界——在福特研發出汽車之前,市場只需要跑得更快的馬車。
正如華爾街見聞之前觀察到的那樣,蘋果iPhone 16系列的技術和應用創新乏善可陳,就連新發布的A18和A18 Pro,也沒特別的技術亮點,只剩下蒂姆·庫克的自嗨式自吹自擂。
對于這樣的蘋果,市場反應和用戶的接受度說明,蘋果要是再沒什么進取心,那么“諾基亞時刻”就會到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標簽: 預售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